笔趣阁

随梦小说>论语一共有多少篇 > 第11章 论语公冶长2(第2页)

第11章 论语公冶长2(第2页)

孔子认为,令尹子文和陈文子,一个忠于君主,算是尽忠了;一个不与逆臣共事,算是清高了,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。因为在孔子看来,“忠”只是仁的一个方面,“清”则是为维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。所以,仅有忠和清高还是远远不够的。

【原文】

5.20 季文子①三思而后行。子闻之,曰:“再,斯②可矣。”

【注释】

①季文子:即季孙行父,鲁成公、鲁襄公时任正卿,“文”是他的谥号。

②斯:就。

【译文】

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。孔子听到了,说:“考虑两次也就行了。”

【评析】

凡事三思,一般总是利多弊少,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,并不同意季文子的这种做法呢?有人说:“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,故其美恶两不相掩,皆三思之病也。其思之至三者,特以世故太深,过为谨慎;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。”(官懋庸:《论语稽》)当时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,顾虑太多,所以就会发生各种弊病。从某个角度看,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。

【原文】

5.21 子曰:“宁武子①,邦有道则知,邦无道则愚②,其知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①宁武子:姓宁名俞,卫国大夫,“武”是他的谥号。

②愚:这里是装傻的意思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说:“宁武子这个人,当国家有道时,他就显得聪明,当国家无道时,他就装傻。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,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。

【评析】

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。当形势好转,对他有利时,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,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。当形势恶化,对他不利时,他就退居幕后或处处装傻,以便等待时机。孔子对宁武子的这种做法,基本取赞许的态度。

【原文】

5.22 子在陈①曰:“归与!归与!吾党之小子②狂简③,斐然④成章,不知所以裁⑤之。”

【注释】

①陈:古国名,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。

②吾党之小子:古代以500家一为党。吾党意即我的故乡。小子,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。

③狂简: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。

④斐然:斐,音fěi,有文彩的样子。

⑤裁:裁剪,节制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在陈国说:“回去吧!回去吧!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,但行为粗率简单;有文彩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。”

【评析】

孔子说这段话时,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,欲召冉求回去,协助办理政务。所以,孔子说回去吧,去为官从政,实现他们的抱负。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问题:行为粗率简单,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,这些还有待于他的教养。

【原文】

5.23 子曰:“伯夷叔齐①不念旧恶②,怨是用希③。”

【注释】

①伯夷、叔齐:殷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。父亲死后,二人互相让位,都逃到周文王那里。周武王起兵伐纣,他们认为这是以臣弑君,是不忠不孝的行为,曾加以拦阻。周灭商统一天下后,他们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,逃进深山中以野草充饥,饿死在首阳山中。

③希:同稀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说:“伯夷、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,(因此,别人对他们的)怨恨因此也就少了。”

【评析】

这一章里,孔子主要称赞的是伯夷叔齐的“不念旧恶”。伯夷、叔齐认为周武王伐纣是“以暴易暴”,既反对周武王,又反对殷纣王,但为了维护君臣之礼,他还是阻拦武王伐纣,最后因不食周粟,而饿死在首阳山上。孔子则从伯夷、叔齐不记别人旧怨的角度,对他们加以称赞,因此别人也就不记他们的旧怨了。孔子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。

【原文】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末日桃源  诗经  超级首富系统  半世枭雄  笑尽诸天  最强作死系统  万能信用卡  墓中夫  散财神豪之肆意人生  桃运人生  道德经  最终幻想兵器  我的私人电视台  祖咒  逆天之眼  孝经  超级恶鬼加工厂  花路漫漫  活纸人  特种狂龙在都市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