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随梦小说>苍茫的什么 > 五 小弟(第1页)

五 小弟(第1页)

五小弟

一个老师用普通话讲课,这是一件多么平常的事,就像一个战士就应该会拿枪一样简单,但是令我没有想到是,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料,仅仅一个月后,从我还在上小学的小弟弟那里,我就知道了传播速度之快,和传播范围之广。

那天,我做好午饭,等地里干活的母亲和上小学一年级的弟弟回来,不一会儿,弟弟回来了,背着小小的书包,虽然天气转暖,身上的棉衣还没有褪去,正午的阳光很好,热得满脸通红。

我正在喂猪,看见弟弟进院,刚打算开口,却听到他自言自语地在嘀咕着什么,于是,我想听他在说什么,就没有开口。

“同学们好,我是你们英语老师,我叫王平子……”弟弟还在嘀咕,全程用普通话,还是我的语气。

我的脸一热,这是我说的呀,是我第一次在张崾崄中学上课时的自我介绍,我想,弟弟怎么会知道,他在樊学小学,只上一年级,这也太奇怪了。

我刚想拉过弟弟问,这时候,妈妈回来了。也许碍于面子,我们没有去追问弟弟,就一边给他们盛饭,一边在心里琢磨,心不在焉地和他们东拉西扯。

饭吃完了,我也想明白了是怎么会事,张崾崄中学,是四个相邻乡镇的联合中学,这里上学的孩子,也都来自周边四个乡镇,农村家庭,每户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孩子,除非特殊情况,也就是说张崾崄上学的这些孩子,把我说的这些话,回家后说给了他们的弟妹们,他们的弟弟妹妹又把这些带到各自的小学,像一个新奇的顺口溜一样碎碎念。他们就像以张崾崄为中心的一张网,蔓延扩散到这四个乡镇。

想想这个范围,我不仅倒吸一口凉气,辛亏,这不是什么坏事,在这片讲着古老方言的地方,讲普通话,在孩子们的眼里,是新奇,或者是怪诞,但是,我心里明白,用普通话讲课,这是要求,是教育的大势所趋。

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,连交通都时断时续的地方,什么事都靠口口相传,这虽然让我难堪,但至少没有变味。我想起了在我十二三岁时候发生的一件事,说是一户人家,家里有鬼了,鬼很厉害,抽烟喝酒什么都干,不高兴了还把锅给掀翻了。那段时间,我一直听着大人们在谈论着这件事,并互相讨论着哪里有捉鬼的大仙。

这一切传的就和真的一样,因为有地名,距离樊学不远,还有关于那家人的具体情况。我是一个孩子,又喜欢看小人书,什么《杨家将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封神榜》等,甚至还看了《聊斋》,里边讲得真真假假的事,根本无从分辨,认为这一切都是真的。加之,孩子的好奇心又非常重,总喜欢听这些,记得有次,奶奶家来了一个年轻人,我已记不起他是谁了,是来干什么的,只记得他坐在炕上,边吃奶奶给他做的荞面饸络,边大谈特谈捉鬼的事。

他的饸络吃了一碗又一碗,听得人也越来越多,有孩子,老人,还有村里的女人,后来,他打着饱嗝儿,面堂红红的说,那鬼很厉害,警察来了,还和警察讲条件,警察不停地递烟,鬼就不停地抽。

“那鬼在哪里抽啊?”好奇的我问。

那人愣了一下,说:

“在空中,”顿了顿,又补充道,“就是在空中嘛,常人看不到嘛!”

我们听得很认真,都说那鬼真厉害,女人们还说,辛亏没来樊学。

现在想想,那个满嘴跑火车的家伙,真是可恨,吹牛能把天吹破一个洞。但是,闹鬼的事,也不是他最先说的,他充其量也只是其中的一个传播者,那段时间人们都在谈论这件事,如果这样说的话,谈论的每个人,都是其中子虚乌有的滚雪球者,直到最后这个雪球越滚越大,大到流言满天飞。

今天看来,这件事是多么的荒唐,但它确是真实发生的,是我亲身经历的,绝无半点添油加醋,我写实主义的风格,还无法产生背离时代的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。在那个落后的年代,就有人们相信。我不知道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言,而且有模有样,时间太久,已无从去探究,我想,可能是最初一个人忽然心智失常,最后就被人们传的面目全非,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合理的解释。

话说回来,听了小弟的嘀咕,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语言的速度,这也无形中警醒着我以后的教学,为人师表,一定要严于律己,今天这或许算不上是一件好事,但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,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。那么如果是一件坏事呢,我想,传播速度一定比这不知要快多少倍,俗话说,“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。”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,况且,我的那些学生,就是超级传播者,而我就处在这张大网的中心。

明白了这些,我就再也没有去追问小弟,即使妈妈不在身边,他什么都不懂,我问什么他会答什么,这一切已经没有必要了,就像答案就写在纸上,还要求别人再写一遍一样,没有意义。

说到了小弟,我也很想写点什么,这好像在我心中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点,在我的这部小说里,我会写到很多人物,那么就让我的小弟,作为一个小主人公,走进我的这篇故事,从他的故事里,大家也会看到我成长过程的一些影子,是他的故事,其实就是我和我家庭的故事。

我家有三个孩子,我是老大,有两个弟弟,大弟弟比我小四岁,小弟却比我小了十几岁。

生他时候,母亲已三十七岁了,也算高龄产妇,父亲不放心,就去医院叫来了两个医生,男医生是樊学医院的看病能手,至于那个女医生,估计连药品名字都拎不清,在那个人才奇缺的年代,各种各样的人,都能混进正规编织的队伍。

等到两个医生上来的时候,弟弟已经出生了,是我的七十多岁的小脚外婆,和同样七十多岁的奶奶接生的,让那个女医生剪脐带,结果不会,最后还是外婆剪得。

孩子出生了,要熬小米稀饭喝,但是医生来了,总不能什么都不吃就走,外婆行动都离不开拐杖,早已不能做饭,平时都是妈妈在做,奶奶没有和我们住在一起,所以父亲就让我去做,我能做什么呢,那位女医生估计我做的饭也不会好吃,所以她就亲自下厨,农村家庭,没有什么,最好的东西,就是腌猪肉和自家的土鸡蛋,于是这位女医生就开始做腌肉煮荷包蛋。

我添柴烧火,她切猪肉打鸡蛋,家里鸡不多,农村的土鸡,在产蛋的季节,都是隔天产一枚,差不多已经是最理想的产蛋率了,多数都要产产停停,家里有六七只鸡,除了平时的食用,母亲留给自己的也不过六十多枚,被那位女医生全煮了荷包蛋,因为蛋皮是不能乱扔的,那样的话,会被鸡捡食,从而鸡就会吃蛋,所以只能扔进炉灶里烧掉,我只记得,那天,我的身边扔满了蛋皮,由于位置的原因,每次扔蛋皮都要掠过我的头顶,因而,我的脸上和头发上都糊满了蛋液,我得不时地去擦除。

那个年代,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很低,包括医生也一样,两个人,六十多荷包蛋都吃了,今天说起,好像不可思议。鸡蛋,这在今天是多么平常的食物,但是在那个年代,却是平常百姓口中最美味的食物。

弟弟出生后,没有什么可给母亲去滋补身体,加之,我也不会做什么,就是一些最简单的家常饭,所以,母亲没有奶水,弟弟天天饿的哇哇大哭,仅仅四十多天,外婆就一点点的开始给喂面糊,甚至煮得很烂的面片。

那几年,父亲刚刚经历了一生中最大的浩劫,被骗得一无所有,他想东山再起,奈何毫无起色,不甘心的父亲四处赚取我和大弟的学费,虽出生在农民家庭,但是父亲却把我们都送到了县城,让我们接受较好的学校教育,而我们的开销,绝不是一个农民家庭能负担的起,为了不让我们辍学,他吃的苦不知有多少。

弟弟的出生,除了给他带来短暂的当父亲的喜悦外,接下来,就是更多的负担,先是计划生育罚款五百,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,雪上加霜,好在弟弟很好养活,从没买过奶粉。

爸爸还要外出,我在家里粗茶淡饭的侍候母亲,直到开学,我要走了,母亲恋恋不舍,她还没有满月,我一走,她就要开始照理家里的一切。那时候太小,不懂事,只想快点回到学校,又能见着同学们,合大家一起玩,很开心,哪里去顾及还在月子里的母亲,现在想起来,那时候的自己真是没心没肺。

后来,我不知道母亲是怎么过来的,我没有问过,母亲也没有提起过,直到我也结婚生子,经历了这些过程,我才深深地地体会到母亲的不易,心里有些后悔,后悔那时候自己的无情无义。

随着弟弟地渐渐长大,家庭情况也是越来越空囧,他从出生后就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,月子里仅有一件红布肚兜,每当母亲把他提起来的时候,都是浑身光溜溜的,像一只小猫一样四肢乱踢腾。

不知那件肚兜他穿到了什么时候,再后来的衣服都是母亲缝缝补补的旧衣服,要么就是从集市上买来的旧衣服,上个世纪九十年代,农村的情况有些像今天的非洲市场,一堆一堆的旧衣服就那样乱七八糟的堆在地上,等待人们挑选,买旧衣服就像今天人们买日用品一样平常,大家拿起这件,又拿起那件的比划,每个旧衣服的堆前,都围满了妇女儿童,热闹非凡,无论多少旧衣服,在收摊的时候,几乎都倾销一空,因为价格便宜,下次集市,尝到甜头的小贩又会带来一堆。而且,那些旧衣服到了农村市场,都不知道被筛选了多少次,没有几件像样的,不是这破一个洞,就是那里有一道口子,就这样的货品,小贩还视每件衣服的破损程度,从而开出不同的价钱,往往小贩不松口,扯着这头,妇女扯着那头,半天讲不和。

今天,我看着社区的人们把一卷一卷的衣服塞进义捐箱,包括我自己也一样,那些衣服都很新,很漂亮,我就想起了当年集市上的场景,感谢祖国的繁荣富强,否则,我们依然挣扎在贫困的泥沼里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重生当全民偶像,从系统开始  豪门全才大少秦誉  元后传  顶级偶像的金牌女友  戏精娇妻又上热搜了  我的炒股梦  异度幻神谭  鬼手医妃:王爷休书请拿好  天痕落雨  乱世美眷  快穿:爆改!炮灰女配不干了  高冷美女爱上我  待你豆蔻时  秦月之芒  我的乌纱  行道剑  霍格沃茨的序列魔药  脉脉春风,冰雪消融  我的能力是种田  魔卡时代,我带着神秘游戏机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